茶山遥望与天连,薄雾如纱罩翠田。作为中国茶树原产地和“万里茶道”的源头之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茶叶的生产栽培已有3000多年历史,其地处湖北省西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温润气候,年均气温16.2℃,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空气优良、境内水量充沛,优质的生态环境极其适宜高山经济作物的生长。经过“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实施恩施州茶产业得到迅猛发展被确定为恩施州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生态富民产业,并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进步。
为进一步了解湖北恩施茶产业发展现状,探寻乡村振兴之法,7月1日-4日,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茶韵实践小队赴湖北恩施州开展政府访谈的实践活动。
政通人和显成效 乡村振兴道路宽
7月2日上午,茶韵实践小队成员造访恩施市农业局,与特产中心主任何远军就恩施市茶业发展现状、问题以及前景进行交谈。
茶产业作为恩施的战略性的投资方向,在发展初期,以政府为主导,总体统筹规划,开发项目扶植茶产业发展,在产业稳定发展后,着重经营区域性公共品牌,倾力打造高质量茶产区,为助力“三农”工作、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奉献一己之力。
据悉,从2000年开始,政府针对基地建设给予农户补贴、发放专款,针对种植、管理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每年的培训高峰期可达5-6万人;同时,对参与投资较大的企业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致力于规范加工、销售等多个茶产品生产环节,打造区域性公共品牌;除此之外,地方也鼓励通过合作社的形式来助力茶产业的发展,对其采取与企业类似的政策,加大贷款、融资的补贴力度。在国家及地方的积极扶持下,恩施州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州茶树种植覆盖百余村,其中大部分贫困村以茶产业为主导产业,茶园总面积在地市级产茶区中位居湖北省第一。据了解,近年来恩施茶区一亩地加工产值已可达8000元,给农户带来增收在2000至12000元不等,平均每户每月约可获益4000元。据恩施农业局负责人所说,2023年当地茶叶产量目标约为2.7万吨,茶业总产值预计将到达30亿元。
“茶旅融合”促发展 精神家园树长青
随着茶叶市场的不断发展,茶产业成为恩施乡村地区脱贫摘帽、走向振兴的重要经济来源。从茶产业、到茶文化、再聚焦到“茶旅融合”,茶市场的边界一直在拓展,在乡村振兴政策推动之下,拥有同样深厚旅游文化的茶产地——恩施,能否通过两者的结合,更进一步的打开全新的市场呢?答案是肯定的。何主任表示,茶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旅游业作为幸福产业之一以提升国民幸福感和福祉为任务,在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上,二者在理念上充分融合。从产业的匹配程度来看,恩施的旅游业非常发达,每年客流量可达上千万,旅游资源丰富,截止2021年,共有5A级景点3个、4A级景点16个,同时,舒适的气候,也使其成为纳凉避暑的圣地;茶产业需要旅游活动帮助传播茶文化,促进茶叶消费、提升茶的影响力,而旅游业需要茶产业的生态和文化资源,提供旅游新引物,满足具有茶旅游的消费体验,两者存在天然的契合度。在“茶旅融合”的新模式下,恩施市短期内先通过“美丽乡村”计划的推进情况以及示范村的创建协同打造,再实施“四清四整”专项攻坚活动方案,进行“美丽乡村打造”,推动茶区旅游的发展,并且还将对发展较好、开发价值大的茶山、茶企、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完善,鼓励茶企打造研学基地,充分利用“恩施玉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发挥恩施州农业文化遗产的优势,孵化恩施玉露博物馆、发源地等公益性项目发扬“茶文化”、开发“旅游+茶”产品,致力打造全域旅游的示范县。
未来,恩施将抓住国家级特色农产品恩施硒茶的机遇,发挥恩施茶的优势,从茶文化、茶科技着手,大力推进茶产业提档升级,借助茶旅融合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推进茶产业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使茶产业率先步入三产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通道,向全世界讲述恩施的茶文化。
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告一段落,对茶韵实践小队的成员来说,此次恩施之行是一次弥足珍贵的经历,作为新时代有志青年,不仅为传播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尽一份绵薄之力,更深刻体会到滚滚时代洪流下,乡村振兴的步伐沉稳而坚定。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光明灿烂。(通讯员 任芯瑶 甘剑慧)